Hardy Heron

刚发现blogspot竟然没有被水产,终于不要用梯子了~~

实在不能忍受本本上的伤心硬盘,拿着刚到手的工资买了个Hitachi的HTS541612J9AT00,貌似有什么垂直技术,反正看着比伤心的好多了,顺带买个Pioneer的DVDRW,实习期的钱是花的一分不剩。

瓦卡卡~咱也用120G了,现在想放什么就放什么。立马买票回家!

想了几种分区方案,最后还是这么分:

Windows
C:20GB
D:20GB
E:40GB

Linux
/:20GB
/home:13GB
swap:2GB

本来是装gentoo的,无奈智商不够,还是回Ubuntu

装Hardy的 alpha1 ,alternate安装,一路顺利,进去后发现还是老样子,不管,删OOo先,然后修改源update,完成后reboot。
reboot没问题,把启动的splash去掉,改[OK]为绿色:

修改/etc/lsb-base-logging.sh ,找到”echo [ok]”,修改成:

printf '[  '
$TPUT setaf 2 # green
printf OK
$TPUT op # normal
echo '  ]'

然后安装915resolution,虽然xwindows已经能认宽屏了,但是这个915resolution还是得装,可以实现控制台下的宽屏。先下个lrmi,make之后执行vbetest,得到几个值,我这是354,再编辑grub中的menu.list,在kernel行中加入:

video=intelfb:mode=1280x768-24@60,mtrr,ywrap vga=866

完成后先不重启貌似从7.10开始,U默认把frame buffer关掉了,需要手动开启一下:
编辑 /etc/initramfs-tools/modules,加入

fbcon
vesafb
vga16fb

然后把 /etc/modprobe.d/blacklist-framebuffer 里面的vesafb和vga16fb这两行给注释掉,最后

sudo update-initramfs -u

最后改一下控制台的字体,还是喜欢瘦字体,

sudo vim /etc/default/console-setup

或者

sudo dpkg-reconfigure console-setup

reboot后应该可以看到支持widescreen的控制台了,剩下的就是按照wiki里的一步步做下去了。

我们到底为什么用linux?

问题源自于fans上的新手们,为了让您少一点烦恼,请用ubuntu吧!

自从04年用linux以来,关于win和lin的争吵就没有停止过!偶尔愤青一下,过去瞎掰两句,也有和别人吵的面红耳赤的时候;但是这次看见的确是linux的窝里斗!争执起Distribution来了!

回顾一下偶的linux史,从asialinux->RedHat9->FC3->SUSE9->Ubuntu,用过的不多,但只有ubuntu才是最适合我的!linux仅仅是个工具罢了,而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!

很多”老牌”的linuxer对于ubuntu这种傻瓜似的操作嗤之以鼻!认为那是丢弃了linux的本来面目!可是偶不禁要问:linux的本来面目是什么?成天无休止的下源码包编译、安装?还是为了那仅有的一点点所谓的速度就动不动make一下kernel?
看看论坛里的问题吧:什么显卡不显示了,声卡没声音了,网卡认不出了,SATA的盘没法装了……问一下Distribution,结果来句RH7、FC2……试问在硬件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这些tooooooold的Distribution还有什么意义?除了打击新手的信心还能干什么?为winfans提供辩论的证据?

Windows为什么成功?用户群是一方面,简单易用也是主要的问题!很多人曾经在论坛里跟我辨说linux不可能取代windows,因为她永远不会比windows易用!可是现在有个易用性和windows相当的ubuntu,linuxer们应该高兴才是,可是看看fans里面的反应! linux是一个工具,不是少数所谓“高手”的玩具。 绝大多数人装完linux都希望无须太多配置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,而不是在那里查资料、捣鼓各种配置。
的确,运用最原始的方法去安装linux软件,去看linux的kernel,可以了解OS的机制!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稿研究的,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、干净的操作环境!而不是在那跟人唠唠叨叨自己的OS是怎么工作的!

这些人不是在推广linux,而是在那拖linux的后退!他们以”高手”自居,以为自己会make一些software就很ZB?!恰恰相反,他们是linux界最大的SB!

感受Feisty Fawn

自从上次分区表被破坏了后一直要reinstall的,熬到寒假才开始,在经历了N次的format、install、remove……后终于完成了Micro$oft Windows XP + HP QuickPlay + Mac OS X + Ubuntu Feisty Fawn的OS组合!正好体验一下Feisty (又一次做小白)。

首先是分区,这次没有采用偶以往一贯的作风(只分“/”和“swap”),而是将/home单独分出来,可惜偶反了一个严重的错误!只给了她1G的空间,用了不到24小时就空间告急!无奈只能重新再来一次!
”/home“——-4G
“/”—————10G
“swap”———1.5G
并且/home分区采用了reiserfs的文件系统,对于/home里众多的小文件的访问比ext3快很多!而”/“依然使用ext3的格式,在mount大文件的时候明显快于reiserfs,没有给”/usr“单独分区,硬盘空间实在是吃紧!开始为了方便就用desktop安装,发现一到分区就crash了~而且把偶的硬盘认成了sda?!没办法只能用alternate版,不是偶不喜欢alternate,而是在edgy的时候用alternate版的xubuntu死活装不上,只能用desktop的!论坛上也有人说用alternate在键盘那部分过不去,开始有些担心,没想到一路绿灯!全部结束进入系统,看见Gnome那熟悉的桌面感慨一下,Gnome->KDE->Xfce,最后还是回到Gnome下了。从5.10用到现在,桌面几乎没什么变化,只是Gnome升到了2.17.90,kernel昨天update的时候已经到2.6.20-6,还是把偶的硬盘认成了sda,不过仔细看了一下,原来是用UUID来标识了,这也无所谓hda & sda了!

把原来backup过的sources.list改一下,把edgy全部替换成feisty,然后update.不知道是不是海底光缆还没修好,总之联ubuntu.com的时候巨慢无比!一个index用了将近40分钟!还是cn99的快,由于herd3刚发布,所以更新大约300M的包,好在都是cn99的
。增加了一个Control Center,感觉和suse的差不多,多了一个Network Manager,方便的在有线和无线中切换。xorg貌似升级到了7.2了,内部支持aiglx,所以顺手又装了个beryl,安安稳稳的用官方的源,那个svn的还是算了!这里有必要提一下beryl的v2.0了,加了许多新的效果,插件也多了!自己定制的空间更大,现在Minimize、Unminimize、close、crate的效果都可以自定义,越来越炫了!Gaim到2.0,支持QQ,不过还是没有Luma的好用,Rhythmbox做的和iTunes简直是一模一样了,现在连Podcast都支持,插上iPod后自动读取,就是不支持photo & video的导入……

硬件方面还是继承了ubuntu的一贯风格──支持的很好!widescreen、touchpad、hotkeys全都没问题!就连声音调节都有OSD!不过读卡器貌似还是不能读mmc,还有就是能mount上Mac OS X的分区,但只能读,和NTFS一样。

暂时只能体验到这么多,emacs、vim什么慢慢再研究了!

PS:今天Gimp了一幅Windows crash的图,放在beryl的最顶层~~以后离开的时候的还能防止别人瞎动你的电脑!